10月的北京,秋高气爽,正是跑步的黄金季节,10月15日清晨,随着发令枪的一声响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拉开帷幕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开云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了开云官网该赛事保持了五年的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切普科奇以2小时21分4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。
赛事规模空前,跑者热情高涨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国际马拉松今年迎来了第42届,本届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业余跑者,还云集了包括奥运会选手、世锦赛冠军在内的顶尖职业运动员,赛事组委会透露,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2万,最终通过抽签确定了3万名参赛者,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的2000余名选手。
比赛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赛道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。
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纪录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,半程时已领先第二集团近1分钟,尽管后半程遭遇逆风,他仍以惊人的耐力保持配速,最终以2小时05分38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6分16秒)提高了38秒,赛后,塔德塞激动地表示: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呐喊给了我巨大能量。”
中国选手董国建以2小时09分21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,总排名第八,这位37岁的老将赛后坦言:“虽然未能突破个人最佳,但能在主场与世界高手同场竞技,是一次宝贵的经验。”
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名将杰普科斯盖·切普科奇以稳定的发挥夺冠,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7分33秒位列亚洲选手首位,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赛事增设了“破三计划”,最终有超过600名中国业余跑者实现全程马拉松跑进3小时的壮举。
科技与环保成赛事亮点
本届赛事融入了多项创新举措,组委会首次启用AI智能补给系统,通过选手佩戴的芯片实时监测体能数据,在补给站提供个性化饮品,赛道沿线设置了20个垃圾分类回收点,赛事服装和奖牌均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,彰显了绿色办赛理念。
医疗保障方面,组委会部署了200名医师跑者和50辆救护车,并首次引入无人机应急送药系统,全程无重大伤病报告,仅少数选手因轻微中暑或肌肉拉伤接受处理。
全民参与,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
除全程马拉松外,赛事还设置了家庭跑、公益跑等配套活动,来自河北的视障跑者李伟在陪跑员协助下完成比赛,他感慨道:“马拉松让我感受到平等与尊重。”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闭幕式上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动马拉松与城市文化结合,打造更具包容性的体育盛会。
随着夜幕降临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欢呼声中画上句号,这场赛事不仅见证了人类极限的突破,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纽带,正如一位完赛跑者所说:“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的超越,而终点永远是新起点。”